近日,为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中建二局山东分公司烟台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到山东威海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和威海红色胶东馆开展学习,引导大家学习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为人先的红色精神。
在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中,听讲解人员一一讲述展览品背后的故事。我们了解到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三营七连二排六班王殿元等为代表的十位勇士和另外数支八路军小分队,在没有相互联系的情况下,不约而同打响了救援群众的马石山突围战的英雄事迹;进入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如同翻开了乳山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的是成千上万的乳山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历史印记,惊天地、壮山河的红色乐章。
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石山十勇士的雕像。山峦环绕之中,十勇士或握枪,或执刀,但都目光如炬,炯炯有神。他们坚定的目光、伟岸的身躯,将我们由现在拉到了那段烽火硝烟的过去:1942年11月,日军齐集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数千人被拉入“网”内。日军扑到马石山,才发现我军主力部队已经转移,便恼羞成怒,见人即杀、见房就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正当数千名群众身陷绝境时,被围在“网”内的八路军指战员挺身而出,发起了救援父老乡亲的突围战。他们“一闯”围网,在敌军兵力较差的部分迅速突围;他们“二闯”围网,分组出击,带群众分散突围;他们“三闯”围网,与敌短兵相接,带群众成功突围;他们“四闯”围网,与敌展开激战,带群众艰难突围。到最后,只剩下班长和两名战士,子弹打光了,敌人冲上来时,三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十勇士”解救了群众,而他们自己却将热血撒在了马石山,用自己的忠魂永远地守住了这片土地。战后,人们说不出这10名战士的姓名,然而,他们却在群众中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那就是“马石山十勇士”。
随后,我们来到红色胶东展馆。按时间脉络,徐徐向我们展开了胶东地区从红色种子播撒到红色时代开启再到红色浪潮席卷,红遍每一寸土地的历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天福山起义开新篇,它热烈、悲壮又充满希望,是起点,也是里程碑。
我听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从80人到300多人,听着从天福山起义到胶东各地的武装起义,我想象着抗日救国力量的集结壮大,又看到山东省地图上的那一角因烈士数量超过三千人而标的鲜红,脑海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被念了多年的话一下子具象化了。继续走,墙上挂着的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像是密密麻麻的雨点吸在碎裂的玻璃窗上,仔细看才发现竟然是有138个弹孔的铁皮雨搭子,弹孔比雨点还密,它见证着雷神庙战斗之激烈。
一位位英勇的共产党员带领广大群众奋力战斗,展现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作者:李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