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评视焦 >
亲历中越边境云南段排雷行动 战士作业后全身湿
2015-11-06   来源:

排雷官兵利用火焰喷射器纵火开辟排雷通道。 安源 摄
排雷官兵利用火焰喷射器纵火开辟排雷通道。 安源 摄

  中新网云南11月6日电:题:亲历中越边境云南段排雷行动

  作者:安源 黄巧

  深秋的云南大地一片翠绿,在中越边境云南段仍有数十万枚地雷和各种爆炸物掩藏在植被茂密的山岳丛林地里。6日,记者随云南省军区扫雷部队官兵,来到中越边境云南段某雷场亲历了排雷行动。

  记者满眼望去,整片雷场云雾缭绕,林森幽幽,雷场外侧是1米多高的雷区封围墙,顺着封围墙每间隔10米左右就树立着一块骷髅头雷区标示牌。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埋设了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了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0多个混乱雷场,面积近290平方公里。通过1994年至2008年的2次大规模排雷和中越边境云南段勘界排雷,口岸、通道和生产生活区、耕作地的雷场已经被排除。现存雷场面积约为76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两州。据估计,这些雷场中仍有数十万枚地雷和各种爆炸物。

  排雷作业区域在一块山间凹陷的密林里,是扫雷部队经过前期勘查得知,这里的地雷和各种爆炸物十分密集。

  “开始设置扫雷爆破筒。”扫雷三队队长蒋俊峰向排雷战士下达了作业指令并带领他们来到雷场外侧,进行爆破筒设置。

  5分钟后,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条长近10米宽约1米的排雷通道被顺利开辟出来。

  蒋俊峰带领爆破组开辟排雷通道后,扫雷部队副指挥长田奎方、扫雷二队队长马永信又分别带领火箭爆破组和喷火组在雷场的另外两个方位开辟出排雷通道。

  排雷通道开辟完成后,整装完毕的人工搜排组官兵来到排雷通道前。

  “放面罩,相互检查一下防护装具。”扫雷二队副队长付小科细心的提醒官兵。

  “进入雷场的时候,大家不要慌乱,沿着我的脚印用探雷器仔细搜排前进。”进入雷场前,付小科向官兵们说。

  雷场中,官兵们用探雷器和探雷针仔细的搜索着每一寸土地。雷场外,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周文春政委和田奎方副指挥长一脸关切的注视着官兵们。

  “副队长,发现疑似爆炸物。”一名作业手报告。

  “做好标记,所有人员撤出雷场。”付小科下达完命令后,小心翼翼的来到标记前,而后缓缓的卧倒。

  取掉标识用的小红旗,付小科双手轻轻拨开一层层的浮土,2分钟后,一颗浅绿色的小地雷被顺利取出。

  将地雷顺利排除后,付小科又指挥官兵重新进入雷场,继续开始作业。

  周文春政委告诉记者,云南边境的雷场基本上都是植被茂密的山岳丛林地,已探明的地雷主要有72式、58式防步兵地雷,59式拌发雷,69式跳雷和66式定向雷。已探明的爆炸物主要有炮弹、炮弹引信、手榴弹、子弹等。由于雨水长期冲刷、山洪和泥石流等影响,地雷和爆炸物变化很大,排雷的危险性很高。

  “我们的排雷官兵是成都军区从各个部队抽调的,虽然都是工兵专业的,前期也进行过严格的排雷临战训练,但是由于基本上都没有到山岳丛林地雷场排过雷,他们多少有些紧张。所以我们安排参加过之前排雷的干部亲自带他们上雷场,这几名干部也都是排雷功臣。”周文春说。

  刚从雷场出来休整的战士尚富有告诉记者:“在雷场里作业的时候,起初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随后也就什么都不想了,眼睛时刻注视着地面,全神贯注进行搜排。这会儿才发觉全身都湿透了。”

  记者离开时忍不住再次回望这片雷场,看着雷场中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祝福。(完)

48小时排行 / 论坛点击排行

织梦CMS官方  | DedeCMS维基手册  | 织梦技术论坛  |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